露天中深孔**中降低大块率的技术创新措施 |
胡朝海 王四龙 王仁德
概述:降低**大块率是凿岩**中的一个重要难题。本文针对**中大块产生位置及原因进行了分析,并从孔网布置、装药结构、起爆措施等方面进行技术措施的创新与改善,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,优化**参数来降低大块率,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**效果。
1、创新项目的基本情况
1.1**山体落差低(3-6m)。
1.2 岩体结构复杂:断层破碎带比较发育、裂隙、夹泥层、孤石等。
1.3业主方在清表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下一步的钻爆工作,清表后的作业面十分复杂,且形成光滑的“顶盖”现状。
1.4 挖运方设备作功能力较弱,难以挖运大块。
1.5业主要求:爆后块度不大于80cm,且施工进度安排紧张。
2、分析大块产生的位置及原因
2.1 大块产生的位置
通过近两年来的**实践表明,深孔**大块产生的主要部位为:①地质构造复杂地带,如断层、节理、层理、裂隙、夹泥层及孤石等处;②炮孔孔口部位;③第1排炮孔前上部临空面;④孔网面积偏大的中间位置;⑤底盘抵抗线过大的台阶根底。
2.2 大块产生原因分析
对于结构复杂岩体,如断层、裂隙、夹泥层、孤石等比较发育的地段都存在着**质量差、大块率高的问题。由于岩石的破碎是爆炸应力波和爆炸气体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,所以岩体裂隙比较发育时,部分爆炸能量沿裂隙逸出或应力波被裂隙衰减,爆炸应力波减小,不足以将岩石破碎,大部分的岩体只能在爆生气体膨胀压力的作用下,只沿着本身的裂隙而分离,形成自然块度,从而导致大块的产生。在爆炸能量不足的条件下,岩体结构的发育程度决定了**块度的大小。
3、技术创新关键点
解决大块问题,关键是针对碎裂结构和矿岩特征进行分析,优化**参数,充分发挥**效能,提高**能量利用率。为此,结合我司怀宁工地具体情况,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技术创新措施,改善**效果、降低大块率。
3.1 调整装药结构
装药结构分为间隔装药结构和不耦合装药结构。我们使用综合装药结构法,即孔底用威力大、装药密度大、爆速高的**,上部用威力小、装药密度小、爆速低的**。这是考虑到一般底部抵抗线较大,岩石夹制作用要求底部有较高的爆炸能量。
3.2 孔内间隔装药
在孔中把**分成数段,使**的爆炸能量在岩石中比较均匀的分布。如果岩体是水平走向的层状岩石,那么装药部位应该位于较厚或较坚硬的岩层部位。在地质条件复杂时,要根据钻孔中地质变化的记录情况(钻孔记录表),选择薄弱部分(如断层、土夹层)或岩性破碎部分作为不装药段。
3.3 孔间交错间隔装药
装药中,上部药包顶至孔口的垂直距离不能小于孔边距。间隔装药段不宜过多,中间不装药部分长度为1-1.5m。在多孔**中,采用孔间交错间隔装药,即每孔间隔装药的不装药部分位置相互交错,实践表明:这样更好地改善**在岩石中的能量分布,使整个爆区有较好的破碎效果。
3.4 空气间隔装药(废弃矿泉水瓶代替空气柱,实现废旧利用)
空气间隔装药,空气间隔相当于把**装入了较大的空间, |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